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的原因及措施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验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常出现血小板假性增高的案例,其结果报告会对临床诊断造成误诊,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医疗差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需对其结果进行复检。然而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血小板结果的假性增高?我们又该如何去处理这种现象?
一、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仪器方法学错误: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在同一个通道内计数,当红细胞的体积过小时以及外周血中有较多的红细胞碎片时,仪器不能准确区分红细胞和血小板,局限性的将一些非血小板小颗粒当成血小板进行计数,从而引起血小板的假性增高。
2、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浆中存在冷球蛋白,血液涂片可见大量粗大血浆球蛋白颗粒,红细胞均呈细钱状或团块状聚集,这些小颗粒被误认为是血小板从而使计数增高。
3、可能的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慢性粒细胞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液内会出现大量的红细胞碎片,这些碎片也会干扰血小板计数,使其结果假性增高。
4、高脂血症的患者以及静脉滴注脂肪乳的患者可能是由于仪器将乳糜微粒误认为血小板进行计数。
5、大部分全血细胞计数仪受其功能的限制,并不能完全真正的将血小板和非血小板颗粒分开,从而将非血小板颗粒当成血小板计数进去,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
二、遇到血小板假性增高时的处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1、采用荧光法进行复查。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和荧光法(PLT-F)。
阻抗法检测血小板时,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是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电阻的变化产生脉冲信号来区分,当血液中有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时会对血小板的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光学法采用半导体流式细胞检测原理,对每个血小板从高、低角度进行二维激光扫描,利用荧光染料透过细胞膜对细胞内RNA、DNA进行染色,根据荧光强度提供核酸信息进行内部结构确认和计数,可将PLT与成熟红细胞区分开来。
荧光法采用了对DNA及其敏感的恶嗪染料,并针对血小板内内质网、线粒体进行恶嗪染料荧光染色,能够选择性的染色血小板,使血小板和红细胞碎片间荧光强度差异变得更大,提高仪器辨别能力,减少非血小板颗粒干扰,和光学法相比多增加3倍PLT计数量;和阻抗法相比,对于低值样本PLT-F法的准确性较高。并且PLT-F法有较强的抗红细胞碎片干扰能力,不易受到血液中非血小板小颗粒影响,能准确检测血小板计数。
2、手工计数法:每份样本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按照第4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操作步骤计数计数板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中央5个中方格内的血小板数,按照公式:血小板数/L=(5个中方格血小板数)×5×10×20×106计算血小板结果,取两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值作为显微镜手工计数结果。
3、血涂片镜检:对结果有疑问的血常规标本进行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镜检,可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布形态,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