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文化
【中医科普】浅谈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俗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发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根据发病原因,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脑卒中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
我国脑卒中具有“四高”特点,即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脑卒中高居国内致残致死原因中的第一位,严重脑卒中预后差,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脑卒中如何快速识别?中国推出了适合国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人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性,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此外,脑卒中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眩晕、意识障碍等。
脑卒中康复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有效手段。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长期而有序的过程,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以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脑卒中康复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急性期主要是稳定病情、减轻症状,一旦病情平稳(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则开始早期康复治疗,以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恢复期则是以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为主,尽可能恢复身体功能;后遗症期则是通过康复训练维持现有的功能水平。
康复过程中,医疗团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认知训练,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如支具与矫形器),传统医学针灸、蜡疗,中药热熨包热敷,康复护理技术以及居家康复技术等。康复治疗需要持续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案例一:张某某,女, 68岁 ,脑出血导致昏迷20天余。清醒后及生命体征平稳后转至富源县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一步康复治疗。经过3个多月的综合的康复治疗后,患者ADL基本自理,单拐辅助独立行走。
案例二:卢某某 男 62岁 脑出血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月余,坐轮椅至富源县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一步康复治疗。经过2个多月的综合的康复治疗后,患者ADL部分自理,独立行走。
脑卒中康复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以及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康复的效果和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脑卒中后半年是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大部分患者在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情况下,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